12月14日上午,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海淀置業集團收購 物美 、大商旗下天客隆所持有的超市發股權,超市發公司正式成為北京海淀置業集團控股的商業連鎖企業。
超市發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李燕川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股份回購完成后,是否會計劃上市要看區國資委的意見,“區里有讓國資委企業上市的計劃,但是否是超市發還不確定”。
回歸國有
通過本次董事會,公司黨委書記李燕川任新一屆公司董事長,總裁王增慶任副董事長。超市發正式成為北京海淀區的國有控股企業。今年上半年開始,海淀區國資委著手回購 物美 集團持有的超市發25.03%股份,以及天客隆持有的34.77%股份。
回歸海淀國資委后,超市發將進行三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將現有門店調整升級,始終圍繞商圈顧客結構,設計更加清晰的門店定位和服務,集中力量做好生鮮品類經營,挖潛生鮮加工,滿足社區顧客在餐桌上的高頻剛需。
二是結合社區定位和年輕客群的需要,在店內增加即買即吃的中西式美食,開發更多現場制售食品,同時增加冷鏈配置,擴大低溫品類。
三是繼續著眼于北京市海淀區門店網點布局,做深做足海淀,將超市發打造成一張海淀百姓離不開的生鮮食品供應網。
北京海淀置業集團注冊資本10億元,出資人為海淀國資委,重點發展科技服務業和城市服務業兩大板塊,在城市服務業領域,參與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區商業,除了擁有超市發這樣的社區商業資源之外,還與各街道、華光商廈合作“菜籃子”系統工程建設。
掃清股權障礙
在海淀區國資委發起回購之前,超市發的股權結構為,海淀區國資委持股34.77%、天客隆持股34.77%、 物美 集團持股25.03%,其余股份由4個小公司和自然人持有。超市發前身為海淀副食品公司,1997年7月,北京超市發商貿集團將其下屬的伍富連鎖總店、購銷公司、果蔬配送中心三家單位合并,成立了超市發連鎖經營公司,1999年10月,改制成為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在超市發的股權變更中,相繼引入了天客隆和 物美 ,在北京商業觀察人士看來,雖然引入另外兩家企業屬于市場化操作,但股權結構混亂及同業競爭這兩大歷史遺留問題為超市發日后的決策及運營帶來了不少壓力,收歸國有從決策層面看有利好因素,可以讓董事會決策機制更加順暢。
據知情人士透露,超市發的股權問題早已經得到重視,“董事會都開不了,大家都不去,沒人做決策,浪費了很多發展機會,國資委之前已經開始一家一家談判”。據了解,近兩年在零售業整體低迷、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下,超市發的經營業績卻令人眼前一亮,這也是海淀區國資委下決心解決股權問題的動力。在今年初的“2016年供應商大會”上,王增慶表示,“2015年超市發實現營收39億元,同比增長3.57%。2016年超市發計劃實現銷售41.83億元,同比增長8.21%,并將新開13家店”。
擴張提速
李燕川介紹,超市發今年計劃開出13家門店,不過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海淀區一些批發市場和自由菜市場被疏散,為滿足周邊居民的消費需求,在海淀區的安排下,超市發在原定計劃外快速開店,不過這些門店都屬于一二百平方米的小店,甚至幾十平方米。
明年超市發計劃開設10家門店,面積在1000-2000平方米為主,也有2000-3000平方米的大店,目前已經確定6家門店選址,其中一家位于朝陽區。
雖然門店懸掛統一的招牌,但在超市發內部,500平方米以內的門店定位于社區超市,突出便利性;500-1000平方米的門店主要面向家庭主做生鮮;1000-1500平方米的門店則是提供品質商品的生活超市;1500-2000平方米的門店為食品超市,滿足顧客日常生活基本需求;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超市則更多構建生活場景,讓顧客感受體驗化購物。
對于電商的發展,李燕川表示,超市發目前缺乏電商人才,即使挖人過來做電商也不一定能夠融合的很好,另外,“實體店在電商方面應該更多地去做融合,不一定要自己去做,而且從全國電商發展的情況來看,自己做也未必活得下去”。
據記者了解,超市發有14家門店與小e到家合作,進行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的服務,后者為超市發帶來了門店覆蓋范圍之外的消費需求。據介紹,在雙方合作的一年時間里,這14家門店一共增加了3000萬-4000萬元銷售。
李燕川表示,未來通過品牌結構、業態功能、消費環境的持續改進與創新,立足于社區做大做強。對于上市計劃,“要看區國資委的意見,區里有讓國資企業上市的計劃,但是否是超市發還不確定”。
超市發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李燕川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股份回購完成后,是否會計劃上市要看區國資委的意見,“區里有讓國資委企業上市的計劃,但是否是超市發還不確定”。
回歸國有
通過本次董事會,公司黨委書記李燕川任新一屆公司董事長,總裁王增慶任副董事長。超市發正式成為北京海淀區的國有控股企業。今年上半年開始,海淀區國資委著手回購 物美 集團持有的超市發25.03%股份,以及天客隆持有的34.77%股份。
回歸海淀國資委后,超市發將進行三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將現有門店調整升級,始終圍繞商圈顧客結構,設計更加清晰的門店定位和服務,集中力量做好生鮮品類經營,挖潛生鮮加工,滿足社區顧客在餐桌上的高頻剛需。
二是結合社區定位和年輕客群的需要,在店內增加即買即吃的中西式美食,開發更多現場制售食品,同時增加冷鏈配置,擴大低溫品類。
三是繼續著眼于北京市海淀區門店網點布局,做深做足海淀,將超市發打造成一張海淀百姓離不開的生鮮食品供應網。
北京海淀置業集團注冊資本10億元,出資人為海淀國資委,重點發展科技服務業和城市服務業兩大板塊,在城市服務業領域,參與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區商業,除了擁有超市發這樣的社區商業資源之外,還與各街道、華光商廈合作“菜籃子”系統工程建設。
掃清股權障礙
在海淀區國資委發起回購之前,超市發的股權結構為,海淀區國資委持股34.77%、天客隆持股34.77%、 物美 集團持股25.03%,其余股份由4個小公司和自然人持有。超市發前身為海淀副食品公司,1997年7月,北京超市發商貿集團將其下屬的伍富連鎖總店、購銷公司、果蔬配送中心三家單位合并,成立了超市發連鎖經營公司,1999年10月,改制成為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在超市發的股權變更中,相繼引入了天客隆和 物美 ,在北京商業觀察人士看來,雖然引入另外兩家企業屬于市場化操作,但股權結構混亂及同業競爭這兩大歷史遺留問題為超市發日后的決策及運營帶來了不少壓力,收歸國有從決策層面看有利好因素,可以讓董事會決策機制更加順暢。
據知情人士透露,超市發的股權問題早已經得到重視,“董事會都開不了,大家都不去,沒人做決策,浪費了很多發展機會,國資委之前已經開始一家一家談判”。據了解,近兩年在零售業整體低迷、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下,超市發的經營業績卻令人眼前一亮,這也是海淀區國資委下決心解決股權問題的動力。在今年初的“2016年供應商大會”上,王增慶表示,“2015年超市發實現營收39億元,同比增長3.57%。2016年超市發計劃實現銷售41.83億元,同比增長8.21%,并將新開13家店”。
擴張提速
李燕川介紹,超市發今年計劃開出13家門店,不過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海淀區一些批發市場和自由菜市場被疏散,為滿足周邊居民的消費需求,在海淀區的安排下,超市發在原定計劃外快速開店,不過這些門店都屬于一二百平方米的小店,甚至幾十平方米。
明年超市發計劃開設10家門店,面積在1000-2000平方米為主,也有2000-3000平方米的大店,目前已經確定6家門店選址,其中一家位于朝陽區。
雖然門店懸掛統一的招牌,但在超市發內部,500平方米以內的門店定位于社區超市,突出便利性;500-1000平方米的門店主要面向家庭主做生鮮;1000-1500平方米的門店則是提供品質商品的生活超市;1500-2000平方米的門店為食品超市,滿足顧客日常生活基本需求;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超市則更多構建生活場景,讓顧客感受體驗化購物。
對于電商的發展,李燕川表示,超市發目前缺乏電商人才,即使挖人過來做電商也不一定能夠融合的很好,另外,“實體店在電商方面應該更多地去做融合,不一定要自己去做,而且從全國電商發展的情況來看,自己做也未必活得下去”。
據記者了解,超市發有14家門店與小e到家合作,進行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的服務,后者為超市發帶來了門店覆蓋范圍之外的消費需求。據介紹,在雙方合作的一年時間里,這14家門店一共增加了3000萬-4000萬元銷售。
李燕川表示,未來通過品牌結構、業態功能、消費環境的持續改進與創新,立足于社區做大做強。對于上市計劃,“要看區國資委的意見,區里有讓國資企業上市的計劃,但是否是超市發還不確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物美大商不再持股 超市發梳理股權回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