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蓬勃發展的經濟、迅速增長的人口以及快速壯大的中產階級,亞洲市場增長前景成熟,因此在產品創新這場游戲中不斷吸引新玩家。該地區的產品研發人員活力和熱情高漲,實際上,與領先的創新市場如美國水平相當,甚至在一些地區有所超越。
正值創新激增之時,然而,亞洲消費者一般都對新產品和服務很小心謹慎,大多不會嘗試新事物,知道它們通過了市場的測試。事實上,根據尼爾森2012年第三季度的全球調查數據,亞太地區近三分之二消費者寧愿等一項創新證明了自己之后再購買。不同市場新產品的采用率不同,但也只是在50%到75%之間變動。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如越南、印尼和菲律賓,消費者對嘗試新產品非常抗拒(分別是76%、75%和74%),相比在日本只有52%。
對新產品的謹慎多源于很多亞洲市場偏向風險規避與保守主義的共同文化。一般亞洲消費者視品牌關系為長期投資,他們會深入考慮新引進的品牌和產品,包括花時間評估一個產品的實惠,這讓他們不太可能在產品一上市時就去購買。因此,購買新產品的過程很長,因為消費者在嘗試它們之前,需要通過調查和收集意見來了解和評價那些品牌或品類。
考慮到亞洲創新的崛起以及目前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傾向,尼爾森最近分析了亞洲各種新產品的引進,力求找出辦法來增加成功的機會。尼爾森的分析包括品牌的重新推出、產品延伸、新包裝的引進以及新品牌的進入。從這次分析,我們發現了在亞洲創新獲得成功的五個關鍵方法。
1. 確保創新計劃結合市場機遇
每個成功的新產品背后有數百個失敗的例子。創新失敗率在一些市場和品類可高達90%,強調了創新作廢的風險。為了把這種浪費減到最小,企業需要深入了解未滿足的消費者需求與本地市場動態,必須測評創新水平、潛在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品類增長潛質,以確保創新的性質與步調與真正的機遇一致。
2. 設計理念要基于有吸引力的命題而非低價
價格是創新成功的強大驅動力,但不是成功的良方。而且不太可能成為讓消費者踏出腳步的主要標準,單純依靠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本身就很有風險。任何現存品類中只能容下一個成本領先的品牌,而且經常把推廣的努力局限在低價上會有損品牌形象與質量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集中證明新產品價值的企業,從中肯而突出優勢的立足點出發,已經證明可獲得最大成功。
3. 建立品牌忠誠度的優勢品牌屬性
現在,全球大品牌在大多數亞洲市場占上風,因為消費者主要認為它們在質量上、耐用性和名氣上優于本土品牌。然而這些看法有改變的跡象,而有趣的是,在如菲律賓和印尼這樣的市場反差很明顯,那里的消費者更喜愛本土品牌的新產品——意味著國外品牌可能沒有解決當地需求。在不久的將來,是全球品牌還是本土品牌這將不那么重要,而所有的企業需要依靠其他手段來建立品牌忠誠度,如頻頻亮相、創新產品的優點、更高技術以及優質包裝。
4. 媒體計劃包含的網絡快速通道
亞洲數字媒體正發展得如火如荼,擁有移動設備的人指數級增長,為品牌接觸亞洲消費者開啟了全新而令人振奮的渠道。數字平臺,如互聯網搜索引擎、常用網站上的廣告發布以及品牌或制造商網站,能顯著影響新產品的購買決定。約60%亞洲網絡消費者瀏覽各種網站查閱新產品信息,比美國消費者高出10個百分點。
5. 大膽運用你的分銷策略
為了讓消費者嘗試新產品,它必須廣泛可得。而為了保證消費者能輕易買到,企業需要維持分銷支持至少兩年,以保證新創新產品的成功。在大部分亞洲市場,傳統貿易仍在零售部分占據最大份額,而這在短期內不可能有所改變。因此雖然新產品面市在現代貿易商店更易于扶持,然而傳統貿易可達到的廣度是一項重要考慮。
亞洲現在廣泛被認為是未來的增長引擎,希望在創新上投資的企業需要解決在該地區成功的重要因素,確保他們的溝通打動消費者并迫使他們冒險嘗試。正確的策略要求本土化地了解什么在亞洲行之有效,以及深入觀察消費者,以成功地啟動新產品命題并獲得突破。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如何用創新打動中國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