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百聯集團此前發布的公告,阿里巴巴受讓聯華超市已發行股本的18%,成為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別指出易果生鮮仍持有1.17%的股份,將繼續發揮其在生鮮供應鏈和物流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與聯華超市形成戰略互補和業務協同。
5月31日,結束端午假期之后的首個工作日,不少零售業上市公司的股票迎來了開門紅的成績:三江購物、百聯股份、紅旗連鎖等零售企業開盤后先后漲停,而在港上市的聯華超市繼29日上漲24%后,當天一度大漲近15%。
事實上,能夠引起零售板塊股票集體拉升,作為“幕后推手”的阿里巴巴功不可沒。5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團與易果生鮮簽訂《股權轉讓合同》,阿里巴巴集團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由此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受此消息刺激,“新零售概念”板塊股票強勢大漲。
繼今年年初,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在上海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后,此次入股聯華,被視為雙方戰略真正的落地化。據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阿里與聯華在商超業務方面的合作尚未有能夠對外公開的具體方案,但毫無疑問的是,未來發力點會落在雙方供應鏈與物流領域上。
新的調整正在展開。聯華超市5月3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于7月17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審議收購義烏物業及出售聯華生鮮事項。聯華此前的公告曾透露,附屬公司聯華華商與百聯集團訂立收購協議,擬購買義烏都市生活的全部股權,現金代價為9.71億元人民幣,公司與百聯集團訂立出售協議,擬出售于聯華生鮮的全部股權,現金代價為3.79億元人民幣。
曲線入場
根據百聯集團此前發布的公告,阿里巴巴受讓聯華超市已發行股本的18%,成為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別指出易果生鮮仍持有1.17%的股份,將繼續發揮其在生鮮供應鏈和物流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與聯華超市形成戰略互補和業務協同。
作為百聯旗下的二級公司,聯華超市創建于1991年5月,目前已形成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等聯動發展的多元業態結構。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聯華超市及其附屬公司的總門店數目已經達到3618家,遍布全國19個省份及直轄市。其中,聯華超市在華東地區網點眾多,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在業內毋庸置疑。
今年2月,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此消息一出,無疑是在業內投下一枚“重磅炸彈”,馬云與百聯集團高層悉數到場,阿里巴巴CEO張勇甚至透露,雙方的合作已經接洽了小半年時間。
有接近阿里巴巴的業內人士認為,此前阿里合作的實體零售公司大部分為民營企業,而百聯集團作為上海市大型重點國有企業,阿里巴巴不太可能直接控股。而聯華作為百聯旗下子公司,又是在香港上市,此次阿里控股聯華做二股東,也稱得上是“靴子落地”,未來和百聯之間必定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記者查閱財報發現,聯華超市在2015、2016年連續虧損 4.97、4.50億元,對此聯華方面表示公司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線下傳統零售總額下滑、網點新開速度放緩及關閉業績持續下滑網點等原因造成。其中,聯華超市將大賣場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79%歸因為“主要受線上銷售搶占傳統零售市場份額的影響”。
去年12月,作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的永輝超市,宣布將公司持有的全部聯華超市股份即2.37億股,作價4.01港元/股轉讓給上海易果,對應總價為9.5億港元。易果生鮮共同創始人、聯席董事長金光磊在今年3月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聯華和易果雙方的整合正在推進過程中。
事實上,易果生鮮本身尚未盈利,而接手同樣處于虧損中的聯華超市,不禁令人心生疑惑,這筆股權收購會否令其虧損加劇。國泰君安的研報指出,相比起聯華超市289億的銷售規模,易果生鮮的體量難以有效協同,更似階段性代阿里持有。如今看來,阿里借道易果入股似乎是早有伏筆。
新零售根據地
馬云曾在阿里與百聯合作的發布會上提到,“上海是(商業)橋頭堡,杭州是后花園”,不難看出,華東一帶正是阿里最為看重的零售市場之一。
阿里巴巴將2017年定為“新零售元年”,截至目前,阿里巴巴投資布局了包括蘇寧、銀泰、百聯、三江、日日順等公司在內的累計數十個項目。而作為阿里進軍線下百貨、超市的典型樣本,從地域分布上來看,銀泰、三江、百聯均是植根于江浙滬一帶的零售企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華東市場是中國零售業最具有活力、購買力和市場輻射力最強的區域市場之一。尤其是在電商近期發力的新品類,如生鮮和低毛利潤的快消品領域,上海市場就是主力市場,是近期市場競爭所必須攻下的區域市場。而與阿里聯姻的百聯集團,恰恰是上海市場體量、影響力最大的線下零售商,其線下門店絕大部分都分布于上海。
“目前阿里在國內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京東,而京東早前曾收購了植根于上海的1號店。”上海尚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華東市場乃兵家必爭之地,阿里選擇把新零售的試驗田落戶在江浙一帶十分具有戰略意義。
事實上,正如前文所言,盡管靴子宣布落地,但雙方合作的具體方案尚未對外公布,彼此仍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電商專家魯振旺看來,對阿里而言,入股聯華存在很多機會,一方面,利用聯華超市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眾多網點,天貓快消板塊上的商品可以更多地實現落地銷售,并且把聯華原本的會員引流到阿里的O2O服務體系上;另一方面,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未來在聯華門店可以提供更多支持。不管在商品銷售、O2O服務、第三方支付或是智慧物流方面,阿里和聯華都有不小的合作空間。
阿里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未來合作的重心之一在于重構新零售智慧門店,樣本案例或許可以參考銀泰的發展方向。舉例來看,位于杭州武林商圈核心位置的銀泰武林總店原本是銀泰最古老的一家門店,在阿里與銀泰深度融合下,二者在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和商品體系方面進行打通和對接,該店逐漸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商店。
“比如在武林總店,有4000多種海外商品可供選擇,消費者可直接下單購買,現場提貨;部分海外跨境進口商品僅供消費者看樣試樣,通過掃描二維碼,鏈接銀泰網,就可快遞送貨到家。”
相比起亞馬遜自建門店的打法,選擇和實體巨頭聯姻的阿里顯然速度會更快。“傳統國企最看重的還是其運營機制,對于人才積極性調動缺少機制、方法,但阿里在這塊還是很有想法的,未來與百聯的合作深度也有待觀察。”胡春才分析道。
5月31日,結束端午假期之后的首個工作日,不少零售業上市公司的股票迎來了開門紅的成績:三江購物、百聯股份、紅旗連鎖等零售企業開盤后先后漲停,而在港上市的聯華超市繼29日上漲24%后,當天一度大漲近15%。
事實上,能夠引起零售板塊股票集體拉升,作為“幕后推手”的阿里巴巴功不可沒。5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團與易果生鮮簽訂《股權轉讓合同》,阿里巴巴集團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由此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受此消息刺激,“新零售概念”板塊股票強勢大漲。
繼今年年初,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在上海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后,此次入股聯華,被視為雙方戰略真正的落地化。據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阿里與聯華在商超業務方面的合作尚未有能夠對外公開的具體方案,但毫無疑問的是,未來發力點會落在雙方供應鏈與物流領域上。
新的調整正在展開。聯華超市5月3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于7月17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審議收購義烏物業及出售聯華生鮮事項。聯華此前的公告曾透露,附屬公司聯華華商與百聯集團訂立收購協議,擬購買義烏都市生活的全部股權,現金代價為9.71億元人民幣,公司與百聯集團訂立出售協議,擬出售于聯華生鮮的全部股權,現金代價為3.79億元人民幣。
曲線入場
根據百聯集團此前發布的公告,阿里巴巴受讓聯華超市已發行股本的18%,成為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別指出易果生鮮仍持有1.17%的股份,將繼續發揮其在生鮮供應鏈和物流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與聯華超市形成戰略互補和業務協同。
作為百聯旗下的二級公司,聯華超市創建于1991年5月,目前已形成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等聯動發展的多元業態結構。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聯華超市及其附屬公司的總門店數目已經達到3618家,遍布全國19個省份及直轄市。其中,聯華超市在華東地區網點眾多,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在業內毋庸置疑。
今年2月,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此消息一出,無疑是在業內投下一枚“重磅炸彈”,馬云與百聯集團高層悉數到場,阿里巴巴CEO張勇甚至透露,雙方的合作已經接洽了小半年時間。
有接近阿里巴巴的業內人士認為,此前阿里合作的實體零售公司大部分為民營企業,而百聯集團作為上海市大型重點國有企業,阿里巴巴不太可能直接控股。而聯華作為百聯旗下子公司,又是在香港上市,此次阿里控股聯華做二股東,也稱得上是“靴子落地”,未來和百聯之間必定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記者查閱財報發現,聯華超市在2015、2016年連續虧損 4.97、4.50億元,對此聯華方面表示公司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線下傳統零售總額下滑、網點新開速度放緩及關閉業績持續下滑網點等原因造成。其中,聯華超市將大賣場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79%歸因為“主要受線上銷售搶占傳統零售市場份額的影響”。
去年12月,作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的永輝超市,宣布將公司持有的全部聯華超市股份即2.37億股,作價4.01港元/股轉讓給上海易果,對應總價為9.5億港元。易果生鮮共同創始人、聯席董事長金光磊在今年3月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聯華和易果雙方的整合正在推進過程中。
事實上,易果生鮮本身尚未盈利,而接手同樣處于虧損中的聯華超市,不禁令人心生疑惑,這筆股權收購會否令其虧損加劇。國泰君安的研報指出,相比起聯華超市289億的銷售規模,易果生鮮的體量難以有效協同,更似階段性代阿里持有。如今看來,阿里借道易果入股似乎是早有伏筆。
新零售根據地
馬云曾在阿里與百聯合作的發布會上提到,“上海是(商業)橋頭堡,杭州是后花園”,不難看出,華東一帶正是阿里最為看重的零售市場之一。
阿里巴巴將2017年定為“新零售元年”,截至目前,阿里巴巴投資布局了包括蘇寧、銀泰、百聯、三江、日日順等公司在內的累計數十個項目。而作為阿里進軍線下百貨、超市的典型樣本,從地域分布上來看,銀泰、三江、百聯均是植根于江浙滬一帶的零售企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華東市場是中國零售業最具有活力、購買力和市場輻射力最強的區域市場之一。尤其是在電商近期發力的新品類,如生鮮和低毛利潤的快消品領域,上海市場就是主力市場,是近期市場競爭所必須攻下的區域市場。而與阿里聯姻的百聯集團,恰恰是上海市場體量、影響力最大的線下零售商,其線下門店絕大部分都分布于上海。
“目前阿里在國內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京東,而京東早前曾收購了植根于上海的1號店。”上海尚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華東市場乃兵家必爭之地,阿里選擇把新零售的試驗田落戶在江浙一帶十分具有戰略意義。
事實上,正如前文所言,盡管靴子宣布落地,但雙方合作的具體方案尚未對外公布,彼此仍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電商專家魯振旺看來,對阿里而言,入股聯華存在很多機會,一方面,利用聯華超市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眾多網點,天貓快消板塊上的商品可以更多地實現落地銷售,并且把聯華原本的會員引流到阿里的O2O服務體系上;另一方面,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未來在聯華門店可以提供更多支持。不管在商品銷售、O2O服務、第三方支付或是智慧物流方面,阿里和聯華都有不小的合作空間。
阿里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未來合作的重心之一在于重構新零售智慧門店,樣本案例或許可以參考銀泰的發展方向。舉例來看,位于杭州武林商圈核心位置的銀泰武林總店原本是銀泰最古老的一家門店,在阿里與銀泰深度融合下,二者在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和商品體系方面進行打通和對接,該店逐漸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商店。
“比如在武林總店,有4000多種海外商品可供選擇,消費者可直接下單購買,現場提貨;部分海外跨境進口商品僅供消費者看樣試樣,通過掃描二維碼,鏈接銀泰網,就可快遞送貨到家。”
相比起亞馬遜自建門店的打法,選擇和實體巨頭聯姻的阿里顯然速度會更快。“傳統國企最看重的還是其運營機制,對于人才積極性調動缺少機制、方法,但阿里在這塊還是很有想法的,未來與百聯的合作深度也有待觀察。”胡春才分析道。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借道易果入股聯華 阿里商超布局全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