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凡客 重啟今秋品牌代言計劃,試圖找回往日的品牌營銷風光之時,一條 “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令 凡客 遭遇創業以來最大的危機。
10月11日,電商經理人王澤旭在微博爆料:有 凡客 供應商聲稱,如果在14日前, 凡客 再不結賬,將出現過激行為。此外,還有消息稱 凡客 拖欠李寧上千萬貨款,而其拖欠部分網店的貨款甚至達到500萬。
拖欠供貨商貨款的消息令外界懷疑 凡客 的資金鏈出現問題,甚至有消息稱,雷軍已經奔赴 凡客 援助自己的好友陳年,不排除其接盤 凡客 的可能。
針對上述問題, 凡客 CEO陳年回應稱公司運轉很正常,只是 凡客 最近搬家有點亂,加上部門內部整合,使得與供貨商溝通出現問題。
陳年表示, 凡客 之所以最近部門調整,在于一些部門人員太多,需要進行優化,已與一些供貨商進行溝通,說明為何會出現拖欠貨款情況,問題很快會得到解決。
對于雷軍是否接盤的問題,昨日,接近 凡客 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雷軍將會介入 凡客 的運營,但不是外界所稱的接盤,而更多的是以顧問的形式。
一場調整引發的危機
事實上,今年以來, 凡客 資金鏈告急的消息被外界極為關注。
早在今年8月份,就有消息稱, 凡客 遇到了 “嚴重的資金危機”,計劃裁員50%以上,辦公地點也要從北京廣渠門搬到大興,且大部分供貨商已經超過60天沒有結算貨款。
雖然當時 凡客 第一時間對此消息進行了辟謠,但是,從今年 凡客 推進平臺策略、效仿唯品會做特賣而后又高調聲稱要重回“我是 凡客 ”的品牌路線, 凡客 給予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定位不清,不堅定,總是搖擺。
正是這些搖擺不定的調整給 凡客 帶來了一系列的震蕩。
凡客 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次拖欠供貨商貨款主要是內部調整所致, 凡客 內部正在對V+、特賣、聯營3個事業部進行調整。
“原來這三個事業部是分開進行招商,在資源上有很多重復的地方,現在 凡客 將三個事業部合并成一個事業部,所以會有人員變動,正因為上述原因,導致 凡客 第三方商家的貨款遲遲無法按時結算。”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今年9月 凡客 副總裁、V+商城總裁崔曉琦離職,V+團隊原有200多人的規模,如今裁至僅剩50余人。
上述 凡客 內部人士否認了這一說法,上述崗位人員的調整幅度僅為20%,目前已經調整完畢,調整后的新事業部依然有200余人的團隊規模。
“招商項目原來是粗放發展,現在將更專注,拖欠貨款是因內部調整, 凡客 內部正在梳理與供應商的關系,拖欠供應商的貨款會一一償還。”上述人士表示,目前進入調整尾聲,供應商的貨款財務正在結算之中,很快就會進行清算。
搖擺不定的戰略
近兩年來, 凡客 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一方面是話語權的滑落,電商領域地位被趕超,在艾瑞咨詢發布的《2012年中國B2C網站交易市場規模報告》中, 凡客 的市場份額為1.2%,位于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易迅、亞馬遜中國、當當、國美在線等之后,排名第十。
今年艾瑞Q2的數據顯示, 凡客 所占的市場份額下滑到0.7%,與去年底的1.2%相比,大幅下滑0.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則是 凡客 作為品牌自身遭遇發展的困境。從今年初開始, 凡客 平臺vancl.com大量引入第三方平臺資源,聯合了上千家第三方品牌統一在網上進行銷售,并且與V+進行打通,逐漸將 凡客 打造成全面開放的B2C平臺。
據記者了解, 凡客 只是從第三方品牌的銷售額中收取傭金,而為了提高第三方企業進駐平臺,其傭金比例也一度從17%降低到5%。 凡客 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這一業務已經盈利,但他拒絕透露金額,目前 凡客 也已經把第三方的傭金比例調高。
不過,業內資深互聯網專家洪波卻對此表示懷疑,“如果平臺真的已經盈利,為什么 凡客 還要再次強調重回品牌以及拖欠供貨商貨款呢?”
記者注意到,8月份開始, 凡客 又開始新一輪上千萬的投入或許意味著 凡客 依然對自己的品牌非常看重。
據接近 凡客 的認識透露,此次戰略調整則是來自投資方的壓力。投資方認為其投資的是“互聯網原創品牌 凡客 ”,而不是“服裝平臺 凡客 ”。
在洪波看來,一年多來, 凡客 的各種戰略調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導致 凡客 品牌和平臺兩方面都沒有發展起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凡客拖欠李寧上千萬 戰略搖擺成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