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財務作假丑聞和巨額虧損雙重危機的影響, 東芝 公司全面退出家電業務已成定局。除出售海外的電視機工廠外, 東芝 正在探討與夏普合并洗衣機等白色家電業務的方案,盡管這一方案正遭受“產業革新機構(INCJ)聯姻夏普”失敗的威脅,但依舊難以改變 東芝 重組家電業務的決心。
東芝 曾是全球家電業的一面旗幟。但昔日的光芒早已無法掩蓋如今的頹勢, 東芝 的家電業務自2012年開始衰落, 它正面臨著成立百年以來最大的危機。
東芝 止損迫在眉睫
“公司正在探討與夏普合并白色家電業務的方案。” 東芝 公司總裁室町正志此前公開了這一自救方案。
對于 東芝 來說,與夏普重組只是公司自救的策略之一,根本目的在于止損。如何解決當下虧損危機,是支援 東芝 的INCJ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
東芝 發布的最新聲明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2015財年, 東芝 凈虧損預計將達到7100億日元(約合60億美元),高于此前預計的5500億日元凈虧損。這一虧損將創下 東芝 140年來最大虧損。
東芝 的巨額虧損并非一蹴而就,是長期衰退的結果。早在2015年2月, 東芝 相關人員就向日本證券交易監視委員舉報 東芝 存在財務問題,隨后引出 東芝 自2008財年到2014財年, 七年間的虛報利潤1562億日元。
東芝 修正報告顯示, 東芝 2008財年至2013財年前三財季稅前利潤下調2248億日元,凈利潤下調1552億日元。與此同時, 東芝 也出現了多個以往宣布為盈利但實際上虧損的年度。
受造假丑聞的影響, 東芝 2014財年凈虧損378億日元,而其上半財年凈盈利為602億日元。同時, 東芝 社長田中久雄承認了財務造假一事,并宣布辭職, 東芝 多名董事進行撤換。
具體到業務層面,家電是虧損的主要原因所在。 東芝 的家電業務自2012年開始衰落,基本沒再盈利。數據顯示,過去2012-2014財年, 東芝 家電部門累計巨虧約125億日元,2015上半財年, 東芝 家電部門又巨虧約21.88億日元,累計巨虧約147億日元。
“鴻夏戀”恐誤傷 東芝
東芝 與夏普重組的計劃雖好,但該計劃如今卻遭遇巨大不確定因素。據了解,提倡 東芝 與夏普白電合并的核心機構在于INCJ,INCJ是日本政府和私營行業基金共同創立的投資基金,具備日本政府背景。
東芝 陷入虧損泥潭,且無力經營時,INCJ出資幫助 東芝 渡過難關,并支撐 東芝 的業務重組。INCJ董事長志賀俊之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考慮將 東芝 的家電業務整合到夏普業務中去。”
誠然,INCJ要整合 東芝 和夏普這兩家企業的前提,是分別介入這兩家企業運營。如今的現狀是, 東芝 方面已解決,但夏普方面卻是個未知數。由于經營壓力,夏普正考慮出售股權,接受外界的援助,目前主要洽談的企業分別是鴻海和INCJ,雙方報價分別為7000億日元和3000億日元。
或許因為出資金額的差異,夏普方面在春節前便與鴻海簽署優先談判協議。夏普一旦接受鴻海的收購計劃, 東芝 白電重組計劃流產的可能性將極大。原因在于INCJ援助夏普的規劃是產業重組,將夏普多個業務分拆。而鴻海恰恰相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此前在大阪表示,承諾將保留夏普品牌、不分拆公司、不裁撤40歲以下員工。
針對鴻海和夏普的談判是否會影響 東芝 家電業務的重組計劃, 東芝 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并未收到具體官方消息。
家電難逃出售結局
其實, 東芝 近年來一直都在精減家電業務。
彩電領域, 東芝 早早便從國際市場撤離,僅保留日本市場。在歐美地區, 東芝 早就停止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直接將品牌授權給了臺灣廠商。2013年底, 東芝 又宣布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產,之后是轉由TCL代工,并成立了合資公司銷售電視產品。但在2014年 東芝 的持股比例已從51%降至30%。
白電領域, 東芝 與創維合作密切。此前, 東芝 將位于廣東佛山的工廠出售給了創維。 東芝 副社長綱川智宣布,將出售 東芝 位于印度尼西亞的洗衣機工廠,接盤者正是創維集團。
不僅是海外市場,本土家電業務也是如此。去年底, 東芝 計劃通過自愿辭職等方式最多裁員約7000人。在這約7000人的裁員中,大部分來自 東芝 主要經營消費級電器的家電業務部門。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看來, 東芝 和大部分日系企業一樣,存在著架構臃腫、決策鏈條過長、經營效率較低等問題,家電業的智能化、互聯網化、IT化趨勢把握不準,導致家電業務經營不善。面對高性價比的中國家電和全產業鏈布局的韓系企業,剝離已是 東芝 家電最后的歸屬。
行業觀察家洪仕斌也認為,剝離不良資產,盡早恢復企業造血功能是 東芝 當下亟待解決的難題,而關鍵就在于家電業務的重組。
事實上, 東芝 方面也在效仿松下,逐漸去家電化,將發展重心轉向核電或火力發電等有關的發電機業務,以及升降梯和商用空調等基礎設施業務。
至于 東芝 什么時候能夠卸下家電包袱輕裝上陣,這既取決于日方企業和政府,同時也與中韓家電息息相關。
東芝 曾是全球家電業的一面旗幟。但昔日的光芒早已無法掩蓋如今的頹勢, 東芝 的家電業務自2012年開始衰落, 它正面臨著成立百年以來最大的危機。
東芝 止損迫在眉睫
“公司正在探討與夏普合并白色家電業務的方案。” 東芝 公司總裁室町正志此前公開了這一自救方案。
對于 東芝 來說,與夏普重組只是公司自救的策略之一,根本目的在于止損。如何解決當下虧損危機,是支援 東芝 的INCJ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
東芝 發布的最新聲明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2015財年, 東芝 凈虧損預計將達到7100億日元(約合60億美元),高于此前預計的5500億日元凈虧損。這一虧損將創下 東芝 140年來最大虧損。
東芝 的巨額虧損并非一蹴而就,是長期衰退的結果。早在2015年2月, 東芝 相關人員就向日本證券交易監視委員舉報 東芝 存在財務問題,隨后引出 東芝 自2008財年到2014財年, 七年間的虛報利潤1562億日元。
東芝 修正報告顯示, 東芝 2008財年至2013財年前三財季稅前利潤下調2248億日元,凈利潤下調1552億日元。與此同時, 東芝 也出現了多個以往宣布為盈利但實際上虧損的年度。
受造假丑聞的影響, 東芝 2014財年凈虧損378億日元,而其上半財年凈盈利為602億日元。同時, 東芝 社長田中久雄承認了財務造假一事,并宣布辭職, 東芝 多名董事進行撤換。
具體到業務層面,家電是虧損的主要原因所在。 東芝 的家電業務自2012年開始衰落,基本沒再盈利。數據顯示,過去2012-2014財年, 東芝 家電部門累計巨虧約125億日元,2015上半財年, 東芝 家電部門又巨虧約21.88億日元,累計巨虧約147億日元。
“鴻夏戀”恐誤傷 東芝
東芝 與夏普重組的計劃雖好,但該計劃如今卻遭遇巨大不確定因素。據了解,提倡 東芝 與夏普白電合并的核心機構在于INCJ,INCJ是日本政府和私營行業基金共同創立的投資基金,具備日本政府背景。
東芝 陷入虧損泥潭,且無力經營時,INCJ出資幫助 東芝 渡過難關,并支撐 東芝 的業務重組。INCJ董事長志賀俊之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考慮將 東芝 的家電業務整合到夏普業務中去。”
誠然,INCJ要整合 東芝 和夏普這兩家企業的前提,是分別介入這兩家企業運營。如今的現狀是, 東芝 方面已解決,但夏普方面卻是個未知數。由于經營壓力,夏普正考慮出售股權,接受外界的援助,目前主要洽談的企業分別是鴻海和INCJ,雙方報價分別為7000億日元和3000億日元。
或許因為出資金額的差異,夏普方面在春節前便與鴻海簽署優先談判協議。夏普一旦接受鴻海的收購計劃, 東芝 白電重組計劃流產的可能性將極大。原因在于INCJ援助夏普的規劃是產業重組,將夏普多個業務分拆。而鴻海恰恰相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此前在大阪表示,承諾將保留夏普品牌、不分拆公司、不裁撤40歲以下員工。
針對鴻海和夏普的談判是否會影響 東芝 家電業務的重組計劃, 東芝 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并未收到具體官方消息。
家電難逃出售結局
其實, 東芝 近年來一直都在精減家電業務。
彩電領域, 東芝 早早便從國際市場撤離,僅保留日本市場。在歐美地區, 東芝 早就停止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直接將品牌授權給了臺灣廠商。2013年底, 東芝 又宣布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產,之后是轉由TCL代工,并成立了合資公司銷售電視產品。但在2014年 東芝 的持股比例已從51%降至30%。
白電領域, 東芝 與創維合作密切。此前, 東芝 將位于廣東佛山的工廠出售給了創維。 東芝 副社長綱川智宣布,將出售 東芝 位于印度尼西亞的洗衣機工廠,接盤者正是創維集團。
不僅是海外市場,本土家電業務也是如此。去年底, 東芝 計劃通過自愿辭職等方式最多裁員約7000人。在這約7000人的裁員中,大部分來自 東芝 主要經營消費級電器的家電業務部門。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看來, 東芝 和大部分日系企業一樣,存在著架構臃腫、決策鏈條過長、經營效率較低等問題,家電業的智能化、互聯網化、IT化趨勢把握不準,導致家電業務經營不善。面對高性價比的中國家電和全產業鏈布局的韓系企業,剝離已是 東芝 家電最后的歸屬。
行業觀察家洪仕斌也認為,剝離不良資產,盡早恢復企業造血功能是 東芝 當下亟待解決的難題,而關鍵就在于家電業務的重組。
事實上, 東芝 方面也在效仿松下,逐漸去家電化,將發展重心轉向核電或火力發電等有關的發電機業務,以及升降梯和商用空調等基礎設施業務。
至于 東芝 什么時候能夠卸下家電包袱輕裝上陣,這既取決于日方企業和政府,同時也與中韓家電息息相關。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東芝全面退出家電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