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市場產品短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農資零售終端的經營建立在依賴一種或兩種產品或者一次活動上,一個點子就能取得巨大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種機會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越來越少,抓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店面的經營如果“押寶”到抓住這種機會上,無異于“守株待兔”。那么如何扭轉這種局面,關鍵要靠創新。本章開始部分案例中劉老板的對面的老板娘就是“守株待兔”,所以門可羅雀。
農資零售終端門店要變坐商為行商,要主動出擊,尋求經營方式的創新。而創新,其實路在腳下,農資零售終端要同時從多方面去轉變以往陳舊的店面發展模式,才可以有新的突破,農資零售終端必須要做好三個步驟:
第一步,在農資零售終端銷售覆蓋區域內,吸引更多的農民來零售店。農民要來零售店,首先要知道零售店,其次對這個零售店要有好感,這個好感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產品豐富,質優價廉,店長農業技術知識豐富,還有交通便利。就如劉老板案例中用喝粥來吸引客戶。
第二步,盡量促成來零售店的農民現場成交。現場成交的理由無外乎是農資農技服務能解決農民作物的問題,對該零售店長時間以來積累的信任,現場有優惠、促銷,店長的熱情態度和優質服務。劉老板案例中熱情招呼吸引了三個路過的中年婦女。
第三步,盡量促進成交的農民重復購買以及擴大購買范圍。重復購買及擴大購買的理由無外乎是穩定的產品質量、持續的技術服務、會員積分、培養起農民的購買習慣等等;還有就是要和種植大戶、農民意見領袖、村干部建立長期的人脈關系。案例中的劉老板與王伯交情深,而老人是當地的種植大戶,中年婦女是三人中的意見領袖。
這三步里面有兩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產品和農技。因此,要真正的做好農資零售終端,至少要建“兩套網絡”,第一套是農資流通網絡,第二套是農技服務網絡。兩套網絡相輔相成,農資銷售終端,農技服務終端,當然農技服務的形式和渠道不僅限于農資銷售終端。
由于農民對農資商品要求越來越高,也促使農資零售終端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愿意經營效果好,知名度高的品牌產品。近兩年來,有一定經營規模的農資零售終端自覺不自覺的減少供貨商數量,“小廠不做了”,集中優勢兵力把實力強、有信譽、有發展前途的供貨商的產品做強做大,搶占優勢廠商、優勢品種和商機。因為誰掌握了優勢品種誰就在農資市場競爭中占領了制高點,就取得了農資經營的主動權。
不少廠家業務員推銷產品時都說,自己廠在央視做廣告或取得了什么證書,獲得了什么稱號。總認為自己推銷的產品是知名品牌。其實一定要說品牌的話,那是虛的品牌,那么實的品牌是廣大使用者——農民,只有農民認定了,才會產生心理依賴。具有排它性的產品才是實的品牌,真正的品牌。這真可謂是金杯銀杯不如農民的口碑。案例中利用老人的話幫助宣傳產品,增加產品可信度!
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劉老板是廣西南寧一個鄉鎮的零售店老板,2000年開始靠貸款10萬起家,到2008年開始以流動資金200萬到南寧設立公司,并直接在南寧周邊主要鄉鎮設立分銷點,完成了農資零售終端到批發商的身份轉變。有很多農資零售終端利用行銷思路通過走出去的方式,不僅擴大了地盤,擴大規模,還對上一級批發商形成的強有力的狙擊,甚至有一定實力的農資零售終端都向上游發展,越過批發商,直接與廠家對話,從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農資零售終端是農資銷售的最后一環,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面臨著最大的困難與挑戰。在惡性競爭、同質化嚴重的農資市場上,能夠開一家長期賺錢的農資零售終端并非易事。農民購買農資的知識與經驗在不斷的豐富提升,農資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農資零售終端老板只能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永遠不要依靠一種營銷方式和一種主打產品,因為它們都不是定數也不是市場永遠的潮流,只有不斷地進行模式創新,不斷地提升營銷技能,不斷地優化服務內容,這樣才可以不斷地提升利潤水平。避免墨守成規的惰性思想,才是農資零售終端不變的發展規律。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農資零售終端常犯的第3大錯誤: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