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 也要開搶化妝品零售店的生意了。
5月9日,《聯商網》獲悉,4月26日,由 大潤發 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和韓國新羅免稅店合資開出的進口化妝品專營店“LLABEAU萊碧”(以下簡稱萊碧)在寧波北侖 大潤發 的商店街正式開業了。
從門店的形象上看,黑白色調像極了剛剛開出第3000家門店的屈臣氏
今年3月, 大潤發 董事長兼飛牛網首席執行官黃明端在接受《聯商網》采訪時透露,面對新的消費趨勢,2017年 大潤發 會新上一個美妝的專業店,從歐美日韓等國家采購優質美妝商品,打造一個全新的業態。
黃明端口中說的美妝專業店便是已經開業的“LLABEAU萊碧”。
背靠高鑫零售
據悉,今年1月19日,高鑫零售與韓國新羅共同成立了“上海統羅商貿有限公司”來運營萊碧。
《聯商網》從一些招聘網站上看到,上海統羅商貿有限公司經營進口化妝品店實體店,產品涉及中國臺灣、日本、歐美、澳洲、韓國等國家商品,保證正品,由高鑫零售有限公司與新羅合資成立。公司預計2017年在華東地區先行開設5家店,計劃五年內全國開設150家店。
與屈臣氏等相比,這樣的拓展速度其實并不快,而且先行在 大潤發 比較強勢的華東市場進行試點,足見 大潤發 行事的謹慎與小心。
但不得不說,背靠高鑫零售的萊碧確實不容小覷,據《聯商網》統計,截止2016年底,高鑫零售在全國共有446家大賣場。2016年實現營業額1004.41億元,同比增加4.2%;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為25.71億元,同比增加5.2%。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數據也顯示,一季度現代通路中的主要零售商占有率(中國城市),高鑫零售從2016年的7.8%擴大到8.3%,進一步穩固其領先地位。
毫無疑問,高鑫零售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中最大的KA連鎖系統。今年,萊碧將以中產階級擴大的二三線城市為中心,在 大潤發 、歐尚賣場中設立門店,借力布局。
以韓國品牌為主
據介紹,目前,萊碧的進貨渠道以兩種為主:其一,從中國品牌總代理處進貨,比如門店中的the SAEM得鮮就來自于杭州春源貿易有限公司;其二,直接從韓國品牌方進貨,比如美迪惠爾面膜。
當然,由于還有韓國新羅免稅店的資源支持,在首家萊碧的品牌結構中韓國品牌占了大部分。伊思、夢妝、蒂佳婷、思親膚、托尼魅力、伊所愛等常見的韓國代購品牌均出現在貨架上。除了韓國化妝品外,也有如芙麗芳絲、Za、極潤、森田藥妝、貝德瑪等其他進口品牌。進駐的品牌產品單價大多在100元之上,以中高端品牌為主。
從官方介紹中獲悉,萊碧的初步定位是“由全球美妝專家提案的精品化妝品專賣店”,主要客群集中于有一定消費力的80后和90后的女白領。
聯商網百人薈成員陸彥認為,此次高鑫零售跨界美妝專業店可以看做是它對于商品品類價值認知的回歸,依賴于其強大的實體零售賣場優勢,以場外店的形式引入中端品牌美妝店,聚合中韓等國家美妝小品牌的能量,打造類似高階版“屈臣氏”,低階版“絲芙蘭”的美妝集合店。”
市場確實足夠大
在陸彥看來,近年來百貨店業績下滑,原本占據百貨一樓高毛利的彩妝護膚品品牌們也開始另尋出路,在商場開獨立門面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不同于絲芙蘭可以匯集眾多中小品牌于一體,更多的大品牌更熱衷于獨立門戶,比如上海港匯廣場,這幾年連續開了近20家獨立高端品牌美妝店,而本次興業太古匯開業,更是一口氣開了23家美妝,占其總門店數的12%。
事實上,2016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彩妝的爆發元年。據凱度消費者指數和歐睿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彩妝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16億元,同比增幅達16%,中國彩妝市場躋身百億級行列。據研究公司Technavio的最新數據,臉部彩妝每個品類的增長都十分明顯,全球彩妝市場預計在未來四年將以復合年均5%的速度增長。市場確實足夠大。
不過,美妝店的日子也未必比超市好過,要知道,美妝界老兵屈臣氏2016年在內地營收209億港元,同比下滑4%,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0.1%,經歷換帥,如今也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
“當然,這種集合店如果試水成功,還可以嘗試在更多細分增長型的品類里,這對于品牌方和賣場方而言,都將會是雙贏的合作。”陸彥表示。
顯然,對于高鑫零售來說,美妝店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來才是關鍵。但是,可以預見, 大潤發 、歐尚+萊碧的組合,在化妝品上進行差異化的錯位經營模式確實會對絲芙蘭、屈臣氏以及傳統化妝品零售店產生不少沖擊。
5月9日,《聯商網》獲悉,4月26日,由 大潤發 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和韓國新羅免稅店合資開出的進口化妝品專營店“LLABEAU萊碧”(以下簡稱萊碧)在寧波北侖 大潤發 的商店街正式開業了。
從門店的形象上看,黑白色調像極了剛剛開出第3000家門店的屈臣氏
今年3月, 大潤發 董事長兼飛牛網首席執行官黃明端在接受《聯商網》采訪時透露,面對新的消費趨勢,2017年 大潤發 會新上一個美妝的專業店,從歐美日韓等國家采購優質美妝商品,打造一個全新的業態。
黃明端口中說的美妝專業店便是已經開業的“LLABEAU萊碧”。
背靠高鑫零售
據悉,今年1月19日,高鑫零售與韓國新羅共同成立了“上海統羅商貿有限公司”來運營萊碧。
《聯商網》從一些招聘網站上看到,上海統羅商貿有限公司經營進口化妝品店實體店,產品涉及中國臺灣、日本、歐美、澳洲、韓國等國家商品,保證正品,由高鑫零售有限公司與新羅合資成立。公司預計2017年在華東地區先行開設5家店,計劃五年內全國開設150家店。
與屈臣氏等相比,這樣的拓展速度其實并不快,而且先行在 大潤發 比較強勢的華東市場進行試點,足見 大潤發 行事的謹慎與小心。
但不得不說,背靠高鑫零售的萊碧確實不容小覷,據《聯商網》統計,截止2016年底,高鑫零售在全國共有446家大賣場。2016年實現營業額1004.41億元,同比增加4.2%;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為25.71億元,同比增加5.2%。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數據也顯示,一季度現代通路中的主要零售商占有率(中國城市),高鑫零售從2016年的7.8%擴大到8.3%,進一步穩固其領先地位。
毫無疑問,高鑫零售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中最大的KA連鎖系統。今年,萊碧將以中產階級擴大的二三線城市為中心,在 大潤發 、歐尚賣場中設立門店,借力布局。
以韓國品牌為主
據介紹,目前,萊碧的進貨渠道以兩種為主:其一,從中國品牌總代理處進貨,比如門店中的the SAEM得鮮就來自于杭州春源貿易有限公司;其二,直接從韓國品牌方進貨,比如美迪惠爾面膜。
當然,由于還有韓國新羅免稅店的資源支持,在首家萊碧的品牌結構中韓國品牌占了大部分。伊思、夢妝、蒂佳婷、思親膚、托尼魅力、伊所愛等常見的韓國代購品牌均出現在貨架上。除了韓國化妝品外,也有如芙麗芳絲、Za、極潤、森田藥妝、貝德瑪等其他進口品牌。進駐的品牌產品單價大多在100元之上,以中高端品牌為主。
從官方介紹中獲悉,萊碧的初步定位是“由全球美妝專家提案的精品化妝品專賣店”,主要客群集中于有一定消費力的80后和90后的女白領。
聯商網百人薈成員陸彥認為,此次高鑫零售跨界美妝專業店可以看做是它對于商品品類價值認知的回歸,依賴于其強大的實體零售賣場優勢,以場外店的形式引入中端品牌美妝店,聚合中韓等國家美妝小品牌的能量,打造類似高階版“屈臣氏”,低階版“絲芙蘭”的美妝集合店。”
市場確實足夠大
在陸彥看來,近年來百貨店業績下滑,原本占據百貨一樓高毛利的彩妝護膚品品牌們也開始另尋出路,在商場開獨立門面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不同于絲芙蘭可以匯集眾多中小品牌于一體,更多的大品牌更熱衷于獨立門戶,比如上海港匯廣場,這幾年連續開了近20家獨立高端品牌美妝店,而本次興業太古匯開業,更是一口氣開了23家美妝,占其總門店數的12%。
事實上,2016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彩妝的爆發元年。據凱度消費者指數和歐睿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彩妝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16億元,同比增幅達16%,中國彩妝市場躋身百億級行列。據研究公司Technavio的最新數據,臉部彩妝每個品類的增長都十分明顯,全球彩妝市場預計在未來四年將以復合年均5%的速度增長。市場確實足夠大。
不過,美妝店的日子也未必比超市好過,要知道,美妝界老兵屈臣氏2016年在內地營收209億港元,同比下滑4%,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0.1%,經歷換帥,如今也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
“當然,這種集合店如果試水成功,還可以嘗試在更多細分增長型的品類里,這對于品牌方和賣場方而言,都將會是雙贏的合作。”陸彥表示。
顯然,對于高鑫零售來說,美妝店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來才是關鍵。但是,可以預見, 大潤發 、歐尚+萊碧的組合,在化妝品上進行差異化的錯位經營模式確實會對絲芙蘭、屈臣氏以及傳統化妝品零售店產生不少沖擊。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大潤發看上了美妝生意 屈臣氏們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