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超市 試營業引爭議 被指設“道德陷阱”
超市無人收銀,也無人售貨,東西隨便拿,付款與否悉聽尊便……這不是在講故事,而是上周末出現在北京站附近一家“全時24小時便利店”里真實的一幕。這家店推出的這次顧客24小時“自助購物”試營業活動,實際上是一家個人征信機構在北京、杭州兩地組織的一場標榜“公眾誠信”的測試活動。活動結束沒兩天,就引來各方關注和質疑,有網友稱用一場測試來反映社會整體的誠信狀況顯然有失偏頗;也有聲音稱,這場測試本身只是為了商業炒作,是在給國人挖“道德陷阱”。
無人超市 里曾掛有“6·6信用日”海報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測試地點—位于北京站萬豪中心一樓的全時便利店,一位女店員透露,試營業那天店內只是多了一些標有“6·6信用日”的海報,其他的如商品布局、貨品種類等均沒有任何變化。北青報記者看到,這個店面積約40平方米,店內陳設的商品與一般24小時便利店沒有差異,分為書報雜志區、貨架零食區、冷柜飲料區、收銀臺旁邊是熟食區。關于當天“信用日”的海報已被撤下。幾名店員證實,便利店曾在6月6日進行過 無人超市 的試營業,但僅此這一天,從7日起就恢復正常營業。
3名女性沒有付錢直接拿走貴重物品
據稱,6月6日試營業活動當天,有30多名顧客進出購物,大多數人順利找到商品二維碼刷卡結賬,或者支付現金。但也發現有3名女性沒付錢直接拿走貴重物品,還有人進門拍了10塊錢,往返多次拿走了昂貴的煙酒。
一位女店員介紹,該店為顧客付款創造了較為方便的條件。比如貨架旁邊有一個二維碼,便于顧客掃碼支付。當天他們在超市倉庫里,主要工作是監控店面,以及對貨架里的商品進行補貨。至于商品購買情況、是否存在未付款,以及差價由誰來彌補等更多的細節,“全時”方面拒絕透露更多。
主辦方留有視頻資料 攝像頭開啟用意何在
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對此次活動爭議較大的另一個焦點是主辦方該不該給消費者的結賬或“跑單”行為錄像。據了解,全時超市內原用于安保的監控錄像照常開啟,在活動期間并沒有關閉。那些“跑單”的消費者應該已經全部被“攝下”。
對此,主辦負責人承諾留下的影像資料不會對外作為商業應用。“我們已經披露的影像資料里除了與對方簽訂了影像使用權協議,其余的人都是臉部打了馬賽克,這些影像資料只是作為內部存留,不會作為任何商業用途。”
北京柴付律師事務所夏翔律師就此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公共領域攝像安裝的主體、范圍、程序、監管及攝像檔案的管理”在我國是尚需彌補的法律空白。
夏翔指出,商店屬于公共場所,對于顧客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商店安裝監控設備的行為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使用監控設備必須做到“合理使用”。安裝監控錄像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維護安全、秩序的需要。監視顧客的日常行為,不應當成為安裝此類設備的目的。
商店安裝監控設備應當將具體位置以及監控的范圍明示給顧客,以保證顧客對自己的行為可能受到的監控情況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商店對于監控錄像所采集到的聲像信息,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秘密、隱私保護等法律規定。
必須確保其不會對顧客的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合法權利構成侵害。商店為了安全保障可以合理保存的監控錄像,但不應交給無關的組織或個人,或用作其他目的。
夏翔認為“ 無人超市 ”活動的舉辦者,并無權利在公共場所設立監控設備,無權出于測試的目的使用監控設備收集公民的信息,亦無權保存監控錄像。如構成侵權的,公民有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主辦方表示舉辦活動是希望推廣無人收銀模式
昨天,記者從主辦方螞蟻金服公司旗下的芝麻信用方面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當天在杭州華潤萬家超市同時進行的這次活動統計表明,顧客自動付款率達到82%。據主辦方一位胡總經理介紹,“ 無人超市 ”的實驗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過這次實驗,主辦方對中國的信用社會更加有信心”。
這位負責人說,自助結賬的方式在不少國家的超市里已經很常見。大超市里都配備自助結賬終端機,顧客可以自行結賬離開,不用到人工收銀臺排隊。這樣的模式既方便了顧客結賬,節省時間,也減少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升了運營效率。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主辦方正嘗試與一些商超品牌接洽,舉辦這次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嘗試把這種無人收銀模式在國內的超市里推廣應用。
當天,新浪網發起的一項有11049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73.8%網友覺得 無人超市 在中國不可行;贊同 無人超市 的不足10%;87.7%網友表示會如實結賬。此外,如何看待少付款或者不付款的現象,選擇鄙視、理解和不好說的網友分別占了71.9%、21.7%和6.3%。
超市無人收銀,也無人售貨,東西隨便拿,付款與否悉聽尊便……這不是在講故事,而是上周末出現在北京站附近一家“全時24小時便利店”里真實的一幕。這家店推出的這次顧客24小時“自助購物”試營業活動,實際上是一家個人征信機構在北京、杭州兩地組織的一場標榜“公眾誠信”的測試活動。活動結束沒兩天,就引來各方關注和質疑,有網友稱用一場測試來反映社會整體的誠信狀況顯然有失偏頗;也有聲音稱,這場測試本身只是為了商業炒作,是在給國人挖“道德陷阱”。
無人超市 里曾掛有“6·6信用日”海報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測試地點—位于北京站萬豪中心一樓的全時便利店,一位女店員透露,試營業那天店內只是多了一些標有“6·6信用日”的海報,其他的如商品布局、貨品種類等均沒有任何變化。北青報記者看到,這個店面積約40平方米,店內陳設的商品與一般24小時便利店沒有差異,分為書報雜志區、貨架零食區、冷柜飲料區、收銀臺旁邊是熟食區。關于當天“信用日”的海報已被撤下。幾名店員證實,便利店曾在6月6日進行過 無人超市 的試營業,但僅此這一天,從7日起就恢復正常營業。
3名女性沒有付錢直接拿走貴重物品
據稱,6月6日試營業活動當天,有30多名顧客進出購物,大多數人順利找到商品二維碼刷卡結賬,或者支付現金。但也發現有3名女性沒付錢直接拿走貴重物品,還有人進門拍了10塊錢,往返多次拿走了昂貴的煙酒。
一位女店員介紹,該店為顧客付款創造了較為方便的條件。比如貨架旁邊有一個二維碼,便于顧客掃碼支付。當天他們在超市倉庫里,主要工作是監控店面,以及對貨架里的商品進行補貨。至于商品購買情況、是否存在未付款,以及差價由誰來彌補等更多的細節,“全時”方面拒絕透露更多。
主辦方留有視頻資料 攝像頭開啟用意何在
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對此次活動爭議較大的另一個焦點是主辦方該不該給消費者的結賬或“跑單”行為錄像。據了解,全時超市內原用于安保的監控錄像照常開啟,在活動期間并沒有關閉。那些“跑單”的消費者應該已經全部被“攝下”。
對此,主辦負責人承諾留下的影像資料不會對外作為商業應用。“我們已經披露的影像資料里除了與對方簽訂了影像使用權協議,其余的人都是臉部打了馬賽克,這些影像資料只是作為內部存留,不會作為任何商業用途。”
北京柴付律師事務所夏翔律師就此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公共領域攝像安裝的主體、范圍、程序、監管及攝像檔案的管理”在我國是尚需彌補的法律空白。
夏翔指出,商店屬于公共場所,對于顧客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商店安裝監控設備的行為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使用監控設備必須做到“合理使用”。安裝監控錄像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維護安全、秩序的需要。監視顧客的日常行為,不應當成為安裝此類設備的目的。
商店安裝監控設備應當將具體位置以及監控的范圍明示給顧客,以保證顧客對自己的行為可能受到的監控情況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商店對于監控錄像所采集到的聲像信息,必須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秘密、隱私保護等法律規定。
必須確保其不會對顧客的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合法權利構成侵害。商店為了安全保障可以合理保存的監控錄像,但不應交給無關的組織或個人,或用作其他目的。
夏翔認為“ 無人超市 ”活動的舉辦者,并無權利在公共場所設立監控設備,無權出于測試的目的使用監控設備收集公民的信息,亦無權保存監控錄像。如構成侵權的,公民有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主辦方表示舉辦活動是希望推廣無人收銀模式
昨天,記者從主辦方螞蟻金服公司旗下的芝麻信用方面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當天在杭州華潤萬家超市同時進行的這次活動統計表明,顧客自動付款率達到82%。據主辦方一位胡總經理介紹,“ 無人超市 ”的實驗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過這次實驗,主辦方對中國的信用社會更加有信心”。
這位負責人說,自助結賬的方式在不少國家的超市里已經很常見。大超市里都配備自助結賬終端機,顧客可以自行結賬離開,不用到人工收銀臺排隊。這樣的模式既方便了顧客結賬,節省時間,也減少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升了運營效率。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主辦方正嘗試與一些商超品牌接洽,舉辦這次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嘗試把這種無人收銀模式在國內的超市里推廣應用。
當天,新浪網發起的一項有11049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73.8%網友覺得 無人超市 在中國不可行;贊同 無人超市 的不足10%;87.7%網友表示會如實結賬。此外,如何看待少付款或者不付款的現象,選擇鄙視、理解和不好說的網友分別占了71.9%、21.7%和6.3%。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無人超市試營業引爭議 被指設“道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