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加盟便利店已成為不少投資者的首選,不僅前期投資少,且收益穩定,投資風險相對不高。然而,市場現狀卻是,一方面各個加盟品牌不斷地擴張,一方面卻因為不斷虧損,而陸續倒閉和退出市場。

觀點碰撞:
毛利潤率最高VS賺錢不多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去年出版的《連鎖零售企業主要業態門店基準情況表》顯示,百貨、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四大主要業態中,平均毛利率以便利店最高,為19.1%。也有不少投資者表示,毛利潤率最高,并不意味賺錢,現在加盟便利店,干好了一年也就一、二十萬元,而且還很辛苦。
專家觀點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如果投資者想要賺“大”錢,就不要考慮加盟便利店。因為按時下時髦說法加盟便利店是“賺賣面粉的錢,操賣白粉的心”。以國際某知名品牌在北京某地區加盟門店為例,日均銷售額約1.8萬元,加盟商月均凈利潤約1.5萬元,且這家門店是該品牌在北京地區位置最好、業務量最大的加盟門店,日均有效營業時間超過18個小時,加盟商常年坐鎮店里,日均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功效比不如一些白領。
但如果投資者不求過高回報,每個月能有七八千元入賬就心滿意足,可以考慮加盟便利店,畢竟當便利店的客流量穩定后,投資者收益會十分穩定。
觀點碰撞:
門檻不高VS后續投資過大
從現存便利連鎖加盟店公開的加盟門檻看不算高。首先,資金多數集中在一、二十萬元;其次,技術無要求,很多盟主宣稱可以對加盟商進行專項培訓,甚至表示會讓加盟商到直營店實習半年以上,才會讓他們獨立經營,目的是確保成功率。
但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市場現狀,一、二十萬元的投入只是一個起步資金,若算上后期房租、人力成本、市場培育,沒有四五十萬元無法運營,這樣的生意不適合草根投資者介入。
專家觀點
在多家知名連鎖便利店公司擔任顧問的零售業專家姚建坤認為,便利店的后續投資確實比較大,特別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大約占到便利店總運營成本的三分之一,像一家100平方米的便利店至少需要6—8名員工(因便利店24小時經營,員工需要三班倒),如果投資者在加盟前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像某國際品牌連鎖便利店開展加盟業務,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招商方式,來降低自己的人力成本壓力。畢竟從2008年開始該公司業務量呈翻倍增長,但是凈利潤卻基本停滯不前,其主因是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吞噬掉了大部分利潤。
觀點碰撞:投資回報期短
VS投資回報遙遙無期
不少盟主宣稱,以地處普通地段,面積約50平方米的便利店為例,大約6個月就能收回前期投資。
然而也有不少從業者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表示,目前現狀是入不敷出,無望看到收回投資的那一天。據重慶某連鎖便利店加盟商趙先生介紹,自己2011年5月份投資了同樣標準的便利店,裝修、購買設備的費用大約要20萬元,這屬于一次性投入。此外,每個月的房租成本約1萬元,員工工資、水電氣費、品牌使用費等的成本每個月約2.2萬元,這樣每個月的持續投入要超過3萬元。而正常情況下,便利店日均銷售額約5000元,而便利店的毛利潤率約20%。每月的毛利潤約3萬元,即使自己享受小微企業相關免稅的政策,與每月超過3萬元的成本支出相比,根本就是入不敷出,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年,自己根本看不到收回投資的希望。
記者調查
據調查了解,趙先生介紹的情況在二線城市十分普遍。首先,二線城市中加盟店多為區域性品牌,異地市場認知度不強,市場培育期較長,大約18—24個月,遠遠超出業內正常的6—10個月市場培育期;其次,日益攀升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吞噬掉了加盟商大多數的利潤。
不過在一線城市、沿海發達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這種情況則正好相反。一線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便利店業發展成熟,基本上都是知名品牌連鎖店,市場認知度高,超過7成加盟商大約在6—8個月可收回前期投資;三四線城市,則是因為一是房租和人力成本不高,二是大多數品牌尚未進入三四線城市,競爭不激烈,加盟商投資回報期大約8—10個月。
觀點碰撞:
問題多多 VS經營不錯
不少加盟商認為目前加盟便利店問題多多:如運營成本較高,產品銷售價格高于超市,沒有競爭優勢……。同時也有不少加盟商表示,認為持有便利店加盟生意問題多多的投資者觀點有點偏頗,上述情況對于他們的經營影響并不大,他們的月凈利潤在兩三萬元。
專家觀點
郭會長介紹,目前影響便利店盈利的要素有三個,一是物流配送問題;二是夜間運營;三是盈利點單一。
首先,物流,目前不少盟主,特別是由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發展的盟主,他們的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導致加盟商進貨費用偏高,降低了加盟商的利潤。建議投資者要么選擇全國性知名品牌加盟,要么選擇品牌起家區域加盟,這樣可降低因物流不完善引發的經營風險。
其次,夜間運營問題,像沿海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夜生活豐富,對于便利店需求較大;內陸城市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夜生活不豐富,晚上對于便利店需求幾乎沒有。而國內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這就造成不少便利店要用白天的盈利支撐24小時的運營開支,自然會感覺運營成本偏高。建議對于屬于后者區域的加盟商放棄夜間經營降低運營成本,據測算,大約提升25%—30%的毛利潤。
第三,盈利點單一問題,便利店最大的優勢不是產品零售價格低,而是便利性,所以銷售價格高于超市很正常。加盟商要想賺錢,除了經營傳統的商品之外,還需要考慮增加增值型服務,如訂購電影票、銷售銀行的金融產品等,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的便利店就在采取這種模式,日均銷售額大約可以提升20%—25%。
觀點碰撞:
堅持VS放棄
不少加盟商認為便利店無投資價值,多開一天就意味著多賠一天的錢,不如將其關掉改行做其他生意。也有一部分投資者看好國內便利店市場,認為目前便利店市場剛剛起步,現在可能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應該再堅持一下。
專家觀點
姚建坤表示,有條件的投資者還是應堅持,這個條件指,一是投資者具有30—50萬元的后續投資能力;二是處于二三線城市。
首先,據對全國2000家便利店的調查統計,便利店在開業1年之后(主要因為認可度提升),日均銷售額會有大幅的增長,平均長幅約在80%—100%,這樣投資者的月均毛利潤會增加,按照前文趙先生的情況,若能堅持一年以上,他每月大約能有近萬元的利潤。不過這對投資者后續投資能力要求較高,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賠一年的錢。
其次,據戴德梁行研究顧問部的分析報告顯示,平均每擁有3000人的社區,就有一家便利店的市場需求。而國內大部分城市,特別是非沿海城市,正大力興建社區,對便利店需求大。以重慶市為例,未來幾年主城區將興建眾多社區,可容納千萬人口。照此推算便利店最低需求約3000多家。而目前重慶標準化便利店還不到100家。
記者觀點
綜上所述,加盟便利店還是一個不錯的“餡餅”,有發展前景;雖然利潤不高,但是相對穩定,不過其介入門檻較高,對投資者所處區域、后續投資能力、選擇加盟的品牌要求較高。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資源和條件,有選擇性地投資便利店。

觀點碰撞:
毛利潤率最高VS賺錢不多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去年出版的《連鎖零售企業主要業態門店基準情況表》顯示,百貨、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四大主要業態中,平均毛利率以便利店最高,為19.1%。也有不少投資者表示,毛利潤率最高,并不意味賺錢,現在加盟便利店,干好了一年也就一、二十萬元,而且還很辛苦。
專家觀點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如果投資者想要賺“大”錢,就不要考慮加盟便利店。因為按時下時髦說法加盟便利店是“賺賣面粉的錢,操賣白粉的心”。以國際某知名品牌在北京某地區加盟門店為例,日均銷售額約1.8萬元,加盟商月均凈利潤約1.5萬元,且這家門店是該品牌在北京地區位置最好、業務量最大的加盟門店,日均有效營業時間超過18個小時,加盟商常年坐鎮店里,日均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功效比不如一些白領。
但如果投資者不求過高回報,每個月能有七八千元入賬就心滿意足,可以考慮加盟便利店,畢竟當便利店的客流量穩定后,投資者收益會十分穩定。
觀點碰撞:
門檻不高VS后續投資過大
從現存便利連鎖加盟店公開的加盟門檻看不算高。首先,資金多數集中在一、二十萬元;其次,技術無要求,很多盟主宣稱可以對加盟商進行專項培訓,甚至表示會讓加盟商到直營店實習半年以上,才會讓他們獨立經營,目的是確保成功率。
但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市場現狀,一、二十萬元的投入只是一個起步資金,若算上后期房租、人力成本、市場培育,沒有四五十萬元無法運營,這樣的生意不適合草根投資者介入。
專家觀點
在多家知名連鎖便利店公司擔任顧問的零售業專家姚建坤認為,便利店的后續投資確實比較大,特別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大約占到便利店總運營成本的三分之一,像一家100平方米的便利店至少需要6—8名員工(因便利店24小時經營,員工需要三班倒),如果投資者在加盟前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像某國際品牌連鎖便利店開展加盟業務,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招商方式,來降低自己的人力成本壓力。畢竟從2008年開始該公司業務量呈翻倍增長,但是凈利潤卻基本停滯不前,其主因是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吞噬掉了大部分利潤。
觀點碰撞:投資回報期短
VS投資回報遙遙無期
不少盟主宣稱,以地處普通地段,面積約50平方米的便利店為例,大約6個月就能收回前期投資。
然而也有不少從業者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表示,目前現狀是入不敷出,無望看到收回投資的那一天。據重慶某連鎖便利店加盟商趙先生介紹,自己2011年5月份投資了同樣標準的便利店,裝修、購買設備的費用大約要20萬元,這屬于一次性投入。此外,每個月的房租成本約1萬元,員工工資、水電氣費、品牌使用費等的成本每個月約2.2萬元,這樣每個月的持續投入要超過3萬元。而正常情況下,便利店日均銷售額約5000元,而便利店的毛利潤率約20%。每月的毛利潤約3萬元,即使自己享受小微企業相關免稅的政策,與每月超過3萬元的成本支出相比,根本就是入不敷出,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年,自己根本看不到收回投資的希望。
記者調查
據調查了解,趙先生介紹的情況在二線城市十分普遍。首先,二線城市中加盟店多為區域性品牌,異地市場認知度不強,市場培育期較長,大約18—24個月,遠遠超出業內正常的6—10個月市場培育期;其次,日益攀升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吞噬掉了加盟商大多數的利潤。
不過在一線城市、沿海發達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這種情況則正好相反。一線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便利店業發展成熟,基本上都是知名品牌連鎖店,市場認知度高,超過7成加盟商大約在6—8個月可收回前期投資;三四線城市,則是因為一是房租和人力成本不高,二是大多數品牌尚未進入三四線城市,競爭不激烈,加盟商投資回報期大約8—10個月。
觀點碰撞:
問題多多 VS經營不錯
不少加盟商認為目前加盟便利店問題多多:如運營成本較高,產品銷售價格高于超市,沒有競爭優勢……。同時也有不少加盟商表示,認為持有便利店加盟生意問題多多的投資者觀點有點偏頗,上述情況對于他們的經營影響并不大,他們的月凈利潤在兩三萬元。
專家觀點
郭會長介紹,目前影響便利店盈利的要素有三個,一是物流配送問題;二是夜間運營;三是盈利點單一。
首先,物流,目前不少盟主,特別是由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發展的盟主,他們的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導致加盟商進貨費用偏高,降低了加盟商的利潤。建議投資者要么選擇全國性知名品牌加盟,要么選擇品牌起家區域加盟,這樣可降低因物流不完善引發的經營風險。
其次,夜間運營問題,像沿海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夜生活豐富,對于便利店需求較大;內陸城市或者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夜生活不豐富,晚上對于便利店需求幾乎沒有。而國內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這就造成不少便利店要用白天的盈利支撐24小時的運營開支,自然會感覺運營成本偏高。建議對于屬于后者區域的加盟商放棄夜間經營降低運營成本,據測算,大約提升25%—30%的毛利潤。
第三,盈利點單一問題,便利店最大的優勢不是產品零售價格低,而是便利性,所以銷售價格高于超市很正常。加盟商要想賺錢,除了經營傳統的商品之外,還需要考慮增加增值型服務,如訂購電影票、銷售銀行的金融產品等,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的便利店就在采取這種模式,日均銷售額大約可以提升20%—25%。
觀點碰撞:
堅持VS放棄
不少加盟商認為便利店無投資價值,多開一天就意味著多賠一天的錢,不如將其關掉改行做其他生意。也有一部分投資者看好國內便利店市場,認為目前便利店市場剛剛起步,現在可能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應該再堅持一下。
專家觀點
姚建坤表示,有條件的投資者還是應堅持,這個條件指,一是投資者具有30—50萬元的后續投資能力;二是處于二三線城市。
首先,據對全國2000家便利店的調查統計,便利店在開業1年之后(主要因為認可度提升),日均銷售額會有大幅的增長,平均長幅約在80%—100%,這樣投資者的月均毛利潤會增加,按照前文趙先生的情況,若能堅持一年以上,他每月大約能有近萬元的利潤。不過這對投資者后續投資能力要求較高,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賠一年的錢。
其次,據戴德梁行研究顧問部的分析報告顯示,平均每擁有3000人的社區,就有一家便利店的市場需求。而國內大部分城市,特別是非沿海城市,正大力興建社區,對便利店需求大。以重慶市為例,未來幾年主城區將興建眾多社區,可容納千萬人口。照此推算便利店最低需求約3000多家。而目前重慶標準化便利店還不到100家。
記者觀點
綜上所述,加盟便利店還是一個不錯的“餡餅”,有發展前景;雖然利潤不高,但是相對穩定,不過其介入門檻較高,對投資者所處區域、后續投資能力、選擇加盟的品牌要求較高。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資源和條件,有選擇性地投資便利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加盟便利店 是“餡餅”還是“陷阱”